数字化转型标准、绿色制造标准、材料标准......制造业高端化领域将迎来一批国家标准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导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商务部等10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以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国家标准供给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国家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开放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质量效益不断显现。
《规划》指出,将建设农业农村领域、制造业高端化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领域、城镇建设领域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制造业高端化领域将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绿色制造标准、高端装备标准、材料标准。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方面,将制定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标准,开展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推动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开展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研制专用材料、工艺和设备、测试方法等标准,规范和引领产业发展。
在绿色制造标准方面,将开展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使用、回收及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制定。加快制定工厂、工业园区绿色化创建、评价与服务等领域标准。重点健全绿色供应链国家标准体系,完善再制造标准体系。健全绿色包装标准体系,修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相关国家标准,建立包装适宜度分级评价标准。
在材料标准方面,将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标准升级换代,优化材料标准制定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淘汰低端产品和落后产能,促进材料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标准稳定有效衔接。持续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不断完善高温合金、高强铝合金、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纤维新 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标准体系。做好前沿新材料标准前瞻布局,适时开展高炳合金、液态金属、超导材料等领域标准研制,推动突破性创新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有机融合。
新闻摘要
21部门: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2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规划》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
我国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据中国建设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自2018年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3年多来,35个试点城市有序开展试点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资源化利用率约为50%,比试点前提高1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在支持再生产品应用方面,35个试点城市已建成资源化利用项目346个,处理能力2.6亿吨/年,在建的还有99个,处理能力达0.52亿吨/年。上海、苏州、常州等城市应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石材、废砖瓦、废弃木材等生产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等取得积极进展。
黑龙江: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实施绿色化改造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以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建材等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向精细化、规模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同时,提高陶瓷等行业园区集聚水平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左右;减排方面,推动建筑陶瓷等行业企业逐步取消烟气旁路,因安全生产无法取消的,按规定安装在线监管系统。
安徽:到2025年,星级绿色建筑建设比例达到30%以上
据安徽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月1日起施行。该省新建城镇民用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
为提升巩固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成果,保障该省经济社会绿色化转型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条例》明确,新建城镇民用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到2025年,星级绿色建筑建设比例达到30%以上,新增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
河南最大预拌混凝土生产商赴港IPO
据大河财立方,1月10日晚间,河南最大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商——中国神力建材,发布港股的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中国神力建材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本次募资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或收购新搅拌站、升级生产设施的环保功能等。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0年,中国神力建材的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神力建材实现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280万元。
全球首创智能纤维项目投产 泰和新材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据证券时报网,1日7日,全球首创的莱特美TM智能纤维项目在烟台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宣告投产,成为泰和新材继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四大主导业务之外的首个增量业务项目,填补了国家在智能电子织物产业领域的空白,是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首期推出的智能发光纤维具有直径细、强度高、柔性好、可编织、耐水洗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智能服饰、信息电子、智能家居、玩具饰品等领域。
屋顶“双面发电”,上海临港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用
据文汇报,随着并网发电指令下达,临港产业区钻石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成功,装机容量5.8兆瓦的新能源项目正式启用,10万余平方米的厂房屋顶上源源不断地产生光能。据悉,这是临港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据初步统计,这一项目今年运行后可产生光电能625万度,年均节约标煤约2097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20吨,25年累计发电量可达1.45亿度。
总投资20亿元!韶峰南方8000t/d线将于5月份点火投产
据湘乡融媒,2022年伊始,湖南韶峰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韶峰南方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目前,每天有800多名施工人员和40多台大型器械投入作业,已经完成土建施工95%,安装施工30%。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项目5月31日顺利点火投产,春节期间,项目指挥部和各施工单位均有60%的人员留在工地上,农历正月初三,整个项目将全面复工。
江西景德镇透光陶瓷项目主体基本完成,力争8月1日投产
据景德镇日报,近日,景德镇市昌南新区由江西透光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透光陶瓷项目1号、2号窑炉主体基础浇筑已完成,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用地548亩,是昌南新区在先进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项目,将建设安装两座1200t/d陶瓷新材料光伏板熔窑,配套建设12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75万吨陶瓷新材料光伏板,力争今年8月1日投产。
立邦清远数智化工厂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据立邦中国,1月9日,立邦涂料(清远)有限公司二期开业庆典暨三期项目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广州(清远)产业专业工业园举行。
据介绍,立邦清远二期项目设计年产50万吨(一期年产30万吨)水性乳胶漆,2千吨水性收边剂,该项目全部达产可实现年产值28亿元。
柳工2022年目标营收335亿元 74亿元重组获批
据长江商报,新年伊始,正在推进集团业务整体上市的柳工(000528.SZ)定下了全年经营目标。“吸收合并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有限)后,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目标为335亿元。”柳工的2022年经营计划显示。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上月,柳工吸收合并柳工有限的交易方案获得证监会批复。根据方案,柳工将作价74.28亿元吸收合并关联方柳工有限。交易完成后,柳工有限旗下资产将整体注入上市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